第181章 一百九十两_穿成农夫,我靠采山货养家
海棠搜书 > 穿成农夫,我靠采山货养家 > 第181章 一百九十两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81章 一百九十两

  何捕头又从一人手中接过一个小匣子打开,里面躺着十九锭闪闪亮的银锭子。

  他将小匣子递给赵朗,“赵老弟,这是你剿匪的赏银,县令大人特意交代,全给你换成了最新的官银,一点磨损都没有。”

  见到匣子里那一锭锭锃亮的银子,人群瞬间哗然。

  赵朗帮助官府缉拿了山匪头子,官府因此奖励了他一百九十两银子?这是什么运气啊,他们怎么就遇不到!

  不对,他们遇到了也不敢上啊,算了,这种事还是不要遇到的好。

  虽然不想遇上这样的事,但大伙儿对赵朗获得了一百九十两的事却津津乐道起来。

  “赵朗这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啊,一百九十两银子,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银子。”

  “天爷啊,赵朗还腌什么酸菜,拿着这一百九十两银子买几十亩地,安安稳稳当个地主老爷多好啊。”

  “要说此时最后悔的是谁?那一定是赵老汉和他婆娘,以为自己儿子残疾了便将人赶出了家门,可现在你看看,最能挣钱的就是这个被扫地出门的儿子。

  若是当初不赶他走,现在这些钱不都是赵家的吗?”

  “那俩人还在大牢呢,不过小赵氏和赵家老大老二都在家,这会儿应该在后悔的揪肠子。”

  “要我说,赵朗最值得骄傲的还是他的身手和头脑,咱这边疆并不安稳,他有本事,以后活命的机会可比咱多多了。”

  “赵豁牙你能不能不要这么扫兴,大伙儿都高兴呢,就你能,非要扫大伙儿的兴。”

  ……

  赵朗接过匣子,笑道:“谢谢县太爷,谢谢何捕头,舟车劳顿,进屋休息会儿吧。”

  何捕头摆摆手,“不了,县衙最近事儿多,县令大人让我快去快回,我还得回去审理那些被抓进大牢里的山匪呢。

  对了,县令昨夜连夜审理了一批山匪,大家都说此次事件是有个叫江杰和李海的组织策划的,县令已经判了两人斩立决,等朝廷的文书下来就要问斩了。”

  赵朗听罢唏嘘不已,这两人无缘无故和自己作对,导致最后落得个这般下场,也算是咎由自取了。

  何捕头有公务在身,赵朗也不好强留,他从匣子中拿出一锭银子塞到何捕头手中。

  “老哥,你和兄弟们过来也没有吃口饭,这锭银子你拿着,到了县城带兄弟们去吃顿好的。”

  何捕头哪肯收,连忙推辞不受。赵朗硬塞到他手里,他见推辞不过,这才收下了银子,“赵老弟,我替兄弟们谢过了。”

  他身后的三个捕快见状也是心中欢喜,忙对赵朗抱拳感谢。

  赵朗回了一礼,送四人出门。

  何捕头等人离开后,村民们又在他家待了一会儿才意犹未尽的离开了。

  林念走出厨房,问赵朗,“何捕头他们怎么走了?我蒸了米饭,菜都已经炒好了。”

  “他有公务在身,没时间逗留,饭咱自己吃吧。对了,这是县令赏给我的银子,总共一百九十两,十两我给何捕头了,剩下的你放起来吧。”

  “好。”林念接过匣子去了上房,赵朗则去厨房盛好饭,等林安回来后一家人开始吃午饭。

  下午,赵朗带了一葫芦凉白开,继续去割草。

  忙到日头西斜,他去作坊那边牵来牛车,将地上的青草装上车运了回去。

  一连运了四趟才运完所有的草,此时他也已经累的够呛,吃过饭后又练了会儿拳,去河边匆匆洗了个澡回家睡觉。

  ……

  第二天一早,赵朗送完货后没有回家,他去河边找了几个十几岁的少年,让他们背上背篓,拿上家里的铁锹跟自己去山上挖土,每筐土给他们五文钱的报酬。

  小子们一听有钱挣,也不捉虾蟹了,提着桶就往家跑。

  现在他们在河边转一整天也挣不到十文钱,可是只要上山去背土,一筐就能挣五文钱,多背几趟,那钱不就嗖嗖嗖的飞进自己口袋了?

  他们不知道赵朗背土干啥,但他们并没有质疑赵朗的话。以前的赵大郎可能会拿这话糊弄自己,但现在的赵朗可不会,他说花钱买土,那就一定会付钱。

  狗蛋见赵朗挑了四个大一点的孩子,并没有打算要自己的意思,不死心的走上来,小声道:“赵叔,我能不能也去?”

  怕赵朗拒绝,他又忙说道:“你别看我人小,但是我干活儿可厉害了,一背篓土我也能背动。”

  赵朗望着他那瘦弱的身子,别说是一背篓土,就算是空背篓,以他的身量背起来也会抖三抖。

  但看着他双眼充满希望的望着自己,赵朗也说不出拒绝的话,于是便问他,“你会不会割草?我待会儿要去割草,要不你跟我一起去?一捆草也按五文钱算。”

  狗蛋立马开心道:“会,我之前和祖母割过猪草卖,我会割草,而且我家里就有割草的工具。”

  赵朗点点头,“那行,你拿上工具和我去割草吧,路上小心着些,别被工具给割伤了。”

  “赵叔放心,不会割伤的,你等等我,我马上就回来。”他说罢转身朝家跑去。

  赵朗在他后面喊,“你慢点,我在家等你。”

  ……

  返回家中后,赵朗将背篓收拾出来,又往里装上一把镰刀,然后等着那些孩子上门。

  等了没一会儿,跑回家拿铁锹和背篓的孩子们都来了,狗蛋是最后一个到的,赵朗看清他手里的“工具”后愣住了。

  怪不得自己让他小心点别被工具割伤了,他说不会割伤,原来,他所谓的工具,是一片烤过的竹子,一边被细细打磨过,只留下了薄薄的一层,这就是所谓的“刀刃”了。

  竹片的一头用破布缠了起来,这充当的是“刀柄”?

  这么一把“刀”一天能割多少青草?手磨出泡也割不了两捆吧。

  赵朗又往背篓里装了一把镰刀,对狗蛋说道:“你那把刀不够锋利,先放我家吧,我给你借一把镰刀用。

  你可得认真干活,不能辜负了我这把锋利的镰刀。”

  小狗蛋一听眼睛都笑弯了起来,他拔高声音道:“赵叔放心,我一定割多多的草,不会让镰刀闲下来的。”

  赵朗点点头,带着众人朝山上走去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haitangss.cc。海棠搜书手机版:https://m.haitangss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