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6章 两种不同的路_千年世家: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
海棠搜书 > 千年世家: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> 第316章 两种不同的路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16章 两种不同的路

  最先发现天子动作的,并不是其他人,而是朝堂上的那些“儒生”以及“政治学”的弟子们,当然,其余流派的学子也都感觉出来了一些。

  天子在很多地方都在大刀阔斧的改革。

  甚至这种改革还影响到了陈氏以及孔氏的根基,尤其是孔氏的根基。

  毕竟陈氏如今的家主尚且居于高位,把控着朝政,即便是政治学的根基损失一部分,也不会影响陈氏太多。

  但孔氏就不一样了。

  曲阜孔氏很快就针对天子的动作进行了一系列的“反击”,或者说不能够说是反击,只能说是想让皇帝“迷途知返”。

  但因为孔氏的动静太小了,他们的力量也太小了的缘故,所以即便是他们有反击,朝廷以及天子都未曾感觉到。

  这就更让孔氏的人心中愤怒。

  安国王府

  陈秋的神色日渐苍老,因为常年处理政务的原因,所以他的精神状态也不太好。

  因为这个原因,所以这两年其实很少有人会真的打扰陈秋,尤其是用一些莫名的理由。

  但今日即便是陈去虏也没有能够阻拦住拜访者。

  因为拜访的人叫做卫青。

  卫青神色有些愧疚,他坐在陈秋的面前,低着头,不敢说话。

  事实上大汉如今的权贵们没有几个是不害怕陈秋的,早些年陈秋的名声没有他的叔叔陈拓那么大,但这两年人们骤然之间发现一个问题。

  所有在政治上得罪过陈氏、得罪过陈秋的人,似乎全都莫名其妙的消失在了大汉政坛。

  “咳咳。”

  陈秋回过神来,人老了之后就会习惯性的陷入到回忆当中。

  “孔家主,这个时候来拜访我,想必不是不会只是想要看看我这個老东西有没有死掉吧?”

  随着年岁的增长,陈秋说话也越来越不客气。

  毕竟整个大汉政坛能让他客气的人有几个?之前有些老资格确实是可以让陈秋客气一下。

  现在陈秋也活到了这个老而不死的年纪。

  孔垂神色复杂,他看向陈秋:“安国王,您应当也感受到了最近天子的动作吧?”

  他的眼眸中闪过些许愤怒的神色。

  “天子将那些卑贱的工匠也提拔为官,甚至与我等一同!”

  “这难道不是对我等的挑衅么?”

  孔垂轻声道:“您也应该清楚,那些人的动作会逐渐的侵蚀到你我两家的地位。”

  “难道您就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的发生么?”

  陈秋的神色更加迷茫:“孔先生是什么意思?老夫没有听懂。”

  孔垂一脸惊愕的看向孔垂:“安国王不阻止陛下?”

  陈秋一脸无语,而坐在一旁的陈辟则是哈哈大笑的出声道:“孔先生,你可知道,那被封赏的一众工匠中,有一个姓陈?你可知道那个叫什么?”

  孔垂猛地回过头:“那是你的儿子?”

  陈秋已经不想再与孔垂废话了,他看出了孔垂的目的,于是直接说道:“不错,是我的儿子。”

  “并且,不仅是我的儿子,陈氏中也有许多人是“墨家”的子弟,甚至是公输家的弟子,也甚至是工匠,这些人都是陈氏的人。”

  陈秋端起茶杯,眼眸中的一抹深邃一闪而过。

  “孔垂,天子做的事情,也是得到了我的准允,你若是对此有意见,不必说出来。”

  陈秋的下一句话让孔垂觉着整个人都浑身发冷,他在那个眼神中被彻底的冰封。

  孔垂沉默。

  他看着表情肃穆的陈秋,没有说什么,只是直接站起身来往外走去。

  而等到孔垂走了之后,卫青才是叹了口气,看向陈秋说道:“安国王,此次是卫某冒昧了。”

  陈秋的神色却没有出现什么变化,只是笑了笑:“没什么,这想必也不是大司马的意思吧?”

  “若是老夫没有猜错,应当是陛下的意思?”

  卫青停顿了一下,但也没有说什么,只是默默地喝了口茶水。

  而陈秋则是摇了摇头:“你回去告诉陛下,我既然说了支持陛下,就不会再反悔。”

  卫青更加的沉默。

  天子与陈氏之间的事情,左右不是他这个大司马能够掺和的。

  安国王府中的事情继续发生,卫青倒是留了下来和陈无实等人在聊天,此时的未央宫中,大汉天子正在接见两个人。

  一者:陈无实。

  二者:董仲舒。

  刘彻坐在那里,这两年他身上的帝威愈发的慎重了。

  “今日召见你们,只是为了探讨二位的学问。”

  他的脸上带着柔和的笑容,此时的他看起来不像是个皇帝,倒像是这二人的长辈。

  可无论是董仲舒还是陈无实,都不会真的将这位当成是自己的长辈去看待,尤其是董仲舒。

  他不断地克制着自己内心的紧张,今日他要代表的是儒家一脉,或者说不仅仅是儒家一脉,三年前他与陈无实结为好友,两人对于政治上、以及学问上的见解竟然完全一致。

  他们都一直认为,天子一定会逐步无法容忍放肆的百家,而一定会开始收拢。

  当年秦始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,在思想上的措施是书同文、车同轨,后来则是想要将民间的书籍全部都是收到皇宫之中。

  而如今的天子继位虽然未曾太久,但是已经初步表现出了那股子的帝王气。

  这样的帝王,会容忍如今天下的风气么?

  那些诸子百家们的子弟汇聚在诸侯王的门下,丝毫没有顾忌的讨论国事,甚至抨击朝廷的一些政策。

  虽然诸侯王没有那个胆子造反,但是这样思想上的行为,难道就是天子能够容忍的了?

  可诸子百家的思想虽然不能说全都是精华,但也的确是有许多利国利民的方向。

  董仲舒和陈无实两个人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遇到的,他们有共同却有截然相反的目的。

  陈无实是为了自己的学问;董仲舒则是为了儒家。

  慢慢的,两个人求同存异走出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,而今日天子的召见则是检验这两种道路最好的办法。

  董仲舒想要证明自己。

  所以他率先抢在陈无实的前面开口了,他深深地吸了口气,然后说道:“启禀陛下,臣之言论,尽然在此,请陛下观之。”

  刘彻挑眉,他看着坐在那里的董仲舒。

  他实在是没有想到,董仲舒竟然会抢先开口,甚至是直接从袖子中拿出了“策论”。

  董仲舒有信心能够胜过陈无实?

  他瞥了一眼陈无实,心中的好奇心则是更加涌现出来。

  刘彻接过董仲舒手中的那封策论,其上的字迹干干净净而又规整,字体是用的改良过的小篆。

  这也是如今大汉的官方用语。

  一接过董仲舒的奏折,刘彻便看到了封面上书写的几个字:“罢黜百家、独尊政儒”。

  这便是这封策论的名字了。

  策论中所书写的,则是董仲舒这两年中所感悟出的道理铺就。

  董仲舒在策论中所说,如今天下的局势已经逐渐的安稳起来,当初对于乱世很有作用的诸子百家的副作用便是显现了出来。

  诸子百家的门客们不受约束,尤其是一些游侠儿,这些人到处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,就像是当年在春秋战国时候一样,他们想要扶持不同的王,而使得那些封王重用他们。

  董仲舒着重表示了长期如此,会导致什么样子的后果,并且将那些分析出来的“后果”都加强了一下。

  而要解决这样子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呢?

  只有一个。

  董仲舒将其称之为“罢黜百家,独尊政儒”。

  是的。

  因为历史的影响与蝴蝶,董仲舒在上奏的时候,将政治学也加了进去,并且放在了儒家的前面,因为他自己知道,如果自己敢说出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这样的话来,那么别说是天子了,就算是陈氏家主,如今的安国王也保不住他。

  至于安国王会不会保他,那就是另外的事情了。

  而在这一封奏书当中,关于如何独尊政儒也是提出了一些简单的提议,但却并没有强烈的说明。

  董仲舒在这一封奏书中,强调的核心是另外八个字。

  “君权神授、天人感应”

  前面四个字很简单,意思就是皇帝的权利是上苍授予的,是神灵授予的,所以如果反抗陛下、反抗皇帝,那么便是会招惹到上苍震怒。

  这是一种很简单、但却是很有作用,尤其是在这种封建时代就更管用了的招数。

  因为人们都比较封建迷信。

  将君主的权利与神灵、上苍的威严绑定在一起,这样会大大的提高皇权、天子的神圣性。

  当然,有利必有弊。

  过度的将上苍与天子绑定的后果就是,如果上苍真的“震怒”了,也就是降下了天灾,那么不管皇帝有没有错误,都是成了有错误的一方。

  “罪己诏”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。

  而“天人感应”则更是简单。

  “臣谨案春秋之中,视前世已行之事,以观天人相与之际,甚可畏也。”

  “国家将有失道之败,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,不知自省,又出怪异以警惧之,尚不知变,而伤败乃至。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。”

  “及至后世,淫佚衰微,不能统理群生,诸侯背畔,残贼良民以争壤土,废德教而任刑罚。”

  “刑罚不中,则生邪气;邪气积于下,怨恶畜于上。上下不和,则阴阳缪盭而妖孽生矣。此灾异所缘而起也。”

  董仲舒将天地变换、宇宙星辰全都罗列到了他的学说当中,这也是将神学化为自己“目的”的一种办法,而从刘彻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来,天子很满意董仲舒的策论。

  毕竟董仲舒的策论真的挠到了皇帝的痒处。

  虽然对于后面所说的“有天灾”便是皇帝的过错这个说法有点不满意,但刘彻也十分清楚,这也是维护天子“神圣性”不可缺少的一环。

  阴阳变换、相生相克。

  放下策论后,刘彻看向董仲舒,脸上带着赞叹,甚至对董仲舒的神色、态度也都发生了变化。

  他大笑着说道:“董卿之言,深得朕心啊。”

  刘彻偏过头看着陈无实,嘴角带着一抹笑容,他也很想知道,在如此精彩的“罢黜百家、独尊政儒”的言论后,陈无实能够拿出什么样子的策论来获得这一场“胜利”。

  为何说是胜利?

  因为董仲舒代表的是儒家,即便独尊政儒中,政治学在前,儒家在后也是一样。

  只要天子宣布采用董仲舒的学说,那么儒家的势头瞬间便是会飙升到和陈氏一样的地步,甚至会隐隐约约的超过陈氏。

  因为“君权神授、天人感应”是董仲舒提出来的。

  将策论递给了陈无实后,刘彻就一直在观察陈无实的神色,他想看到陈无实眼睛中的担忧也好、紧张也好,总之刘彻有些恶趣味的想要看陈无实的神色变幻。

  陈无实的神色没有丝毫的变化,像是没有看出来董仲舒那篇策论到底有多么优秀一样。

  他沉默的将一篇策论从自己的袖子中拿出,而后恭敬地递交到刘彻的手中。

  陈氏的人,怎么可能会对自己没有信心呢?

  便是在这种情形之下,便是在陈无实的这种自信之下,刘彻接过了陈无实的策论。

  与董仲舒的策论好似差不多一样,陈无实的策论标题同样是八个字。

  就连这八个字好像也差不多。

  “熔炼诸子、共尊百家”

  当看到这八个字的时候,刘彻心中的好奇彻底飘了起来,什么叫做熔炼诸子、共尊百家?

  是一个怎么样子的共尊?

  他低头看去。

  陈无实的策论与董仲舒相差无几,在开头他也同样是简要的阐述了如今天下的各种动荡局面、诸子、各个阶层的复杂,并且顺理成章的引导出自己的观点。

  当然,这一点也没有什么可说的。

  策论便是如此。

  刘彻看着看着,眼睛中便划过一抹惊愕的神色,因为同样的原因、同样的分析、甚至差不多的现状,董仲舒和陈无实却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。

  董仲舒意图将百家罢黜,只留下政治学以及儒家这两个对朝廷有利的,其余的不必留下“壳子”,只将“肉”融入儒家。

  而陈无实则是选择

  将百家熔炼!去掉所有的壳子,填充到“官学”这个巨大的壳子中。

  将百家经典相似的列为一个学科内的内容,将数算、工匠制造等诸多学科全都列入官学!

  这便是

  熔炼百家!

  陈无实坐在那里,此时的他眸光锐利,像是与之前完全不同。

  这便是他的路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haitangss.cc。海棠搜书手机版:https://m.haitangss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